4月19日,2018高熵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发布时间:2018-04-30 来源:本站

2018年4月19日-20日,来自台湾、香港等地知名院校、研究机构的70余名学者、专家齐聚长沙梅溪湖酒店与中南大学,参加第三次高熵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研讨会(2018 Workshop on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HEAs)。本次会议由中南大学、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我院共同主办,由中南大学粉末学院院长刘咏主持。中南大学副校长周朝科与香港大学、美国工程院院士C.T.Liu教授致开幕辞。“高熵合金之父”台湾清华大学叶均蔚教授也在开幕式上发言。我院院长闵小兵、副院长储志强作为研讨会主席参会。

0.jpg

中南大学周副校长周朝科致开幕词
图片2.jpg

香港大学、美国工程院院士C.T.Liu教授致开幕词

图片3.jpg

台湾清华大学叶均蔚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言

在持续两天的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讨论了未来高熵合金及相关先进材料潜在的合作问题,深入探讨了高熵合金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的问题,并就各自研究领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其中,C.T.Liu教授作了主题为《Combinationof Super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High Entropy Alloys Hardened With L12Nanoscale Precipitates》的报告,叶均蔚教授作了主题为《Developmentof amorphous high-entropy alloy thin films with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的报告。

图片4.jpg

图片5.jpg

高熵合金结构和性能研讨会旨在为国际高熵合金研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探讨高熵合金从基础科学到工业应用的前景,是由国际著名材料学家C.T.Liu教授和J.W.Yeh教授共同倡议发起,第一届会议于2016年在台湾南投举办,第二届会议于2017年在香港举办。在此,祝贺第三届长沙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6.jpg

 高熵合金

高熵合金是2004年由台湾清华大学叶均蔚提出的一种新的合金设计方法。它由5种及以上含量相近的主元素按照等原子比或接近于等原子比混合而成。区别于由一种或者两种金属元素为主体、添加少量合金元素来获取所需性能的传统合金,它的几种主元素含量都不超过50%,一般低于35%。

按照传统的经验,合金元素在合金中的固溶量是有限的。随着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中会出现复杂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及复杂相,造成合金的脆性增加。但在高熵合金中,由于主元素增多,混合熵增加,产生了独特的高熵效应,其晶体结构依然能够维持相对简单的FCC或BCC固溶体结构,使其具有很多优于传统合金的独特性能: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热稳定性、耐腐蚀性等。

高熵合金和大块非晶、复合材料一起,被誉为未来几十年内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大新材料研究热点。但到目前为止,被研究过的高熵合金才400多种,相比起所有的元素组合方式,这只是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高熵合金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必将会在未来大放异彩。

 

免责声明:本站支持广告法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极限化违禁词",如不慎出现仅限本站范围内对比,不支持以任何"违禁词”为借口举报我司违反《广告法》的变相勒索行为!
本站部分素材来源互联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进行转载,如涉及版权请直接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