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省生态环保督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白天湿透的衣背,午夜点亮的灯光,沾满泥土的鞋子和翻得卷边的资料,它们会给你答案。虽一路艰辛,但他们相信:每一份足够努力的付出,终将换来更加幸福的绿水青山。
省第二轮第二批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即将结束,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督察期间,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坚守,督察组全体组员们用手机相册真实记录了督察工作的点滴片段。
今天,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这段记忆与你分享:
登高涉水下沉忙
各下沉组在下沉督察期间离开驻地,赶赴有色集团在全省十个市州的二级公司以及更多下属企业,他们跨越山川河流,使命必达。由夏入秋,9月的天空格外清澈明亮,步履不停的督察组员却无暇欣赏。
在现场,督察组只关注企业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设施运行正常吗?超标没有?有没有越界开采?生态修复怎么样?环保制度建设如何?怎样把责任压实?有没有因环保问题被处罚?”每到一处,各下沉组都聚焦重点,直奔问题,对企业的生产状况、污染治理设施处理工艺、污染物排放、环保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详细现场督察。厂房、矿山、水渠都有他们的足迹,遮阳的草帽、湿透的衣背、照明的手电,都是督察组下沉核实路上的精彩注脚。
“你们注意安全,我下去取样”,说罢,督察组的张政手脚麻利地顺着爬梯下去,只身来到排污口取样。
有色集团子公司大多是涉重金属的企业,特征污染物往往是砷、锑、铊、铅、镉、锰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督察期间在检查尾矿库渗滤液和废水处理站、矿涌水、废石堆场淋洗水沉淀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等设施时,均需要采样监测重金属指标。因此,无论现场条件多么复杂,督察组员们依然坚持眼见为实,爬上危险的架空层,踩进排水沟,他们都无所谓,正如下沉组谢志坚说:“拍照、取证、留证据,我们必须去看一看。”
“饭后活动”:一起复盘
白天在现场踩点查看情况后,下沉组晚上也没有闲着。通常是晚饭后便着手将白天的工作内容一一梳理,形成材料,并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这项工作往往由小组共同完成,参加下沉工作的胡全辉说,大家常会对问题性质恶劣程度的大小、对群众利益的损害程度、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展开讨论。
由于都是第一次参加对企督察,每个人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工作讨论有时还会变成直接的争论。不过,就算偶尔争得面红耳赤也无所谓——“观点求同存异,我们相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胡全辉说,能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就行。
“深夜突击”
“不是说环保督察要9月才来吗?”8月14日晚9点,督察人员的突然到来,让金水塘矿业的工作人员十分意外。
督察进驻前,督察组便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先期暗访工作,根据先期整理的问题线索,开展地毯式调查,从而发现问题并固定证据,为后续督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当晚,督察人员在金水塘矿业浮选车间的夜查工作持续到晚上10点。
无人机成了“团宠”
有时,督察组员还要变身为“飞行员”,借助“团宠”无人机来精准发现问题。无人机为何是“团宠”?面对狭小的空间和崎岖的地形,无人机携带高分辨率摄像头和传感器,能采集更高质量的数据,从而快速发现问题。
9月17日,督察组运用无人机现场检查安化渣滓溪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该尾矿库位于矿山区域地形比较复杂,此次使用无人机主要查看了尾矿库的尾砂库存、尾矿坝、管道、尾矿库防渗膜铺设、排水沟及尾矿库周边安全防护栏等情况。
构建坚实大后方
自从督察组进驻有色集团,总部组的组长就忙个不停。作为总部组的“管家”,他要协调统领手下的“精兵强将”开展具体的督察工作,为整个督察组提供“最强服务保障”,做最坚实“后盾”。
9月5日晚,总部组提前来到驻地,为督察进驻打好“前站”
总部组负责综合协调、分析研判重点问题线索、资料梳理分析、对外联络、文件收发、档案管理、会议记录、临时党支部、个别谈话记录、督察工作简报编写、宣传及新闻报道、资料调阅、信访等多种工作,事务繁多、琐碎复杂,为保障督察组的正常运转,从进驻的第一秒到离开前的最后一刻,他们的工作从未间断。几乎每位总部组成员都身兼数职,他们在工作中细致认真,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尽职尽责。
群众满意才是标准答案
“您好!这里是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请问您有什么情况需要反映?”总部组负责信访工作的金晶梳理审核每一通来电,每遇记录含糊的举报件都会再听一遍录音,每听到一句难懂的方言都会倒回去反复确认。他知道,信访举报既是督察组获取线索的重要渠道,也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对于督察期间反复接到的举报问题,9月20日上午,组长童旭东带队下沉醴陵金源矿业有限公司,现场督导群众信访举报问题整改情况。
“目前整改情况如何?对此你们满不满意?”为更好了解相关信访举报件办理情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切问题,督察组一边看现场,一边问群众,与当地群众代表面对面深入交流,听取群众诉求。
尊重每个人的环境诉求,推动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督察组始终坚信,要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得到群众满意才是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