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印发“科改是否企业”专项评估结果的通知》(国企改办〔2021〕11号),我司在本次专项评估的195户“科改示范企业”中,被评为良好。
自2020年2月26日以来,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化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建设,我司针对自身计划经济经营管理模式遗风旧制藩篱高筑,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断层、引进难、留不住,科技创新发展新活力、新动能不足等掣肘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痛点,把准“脉”,找对“穴”,在“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等多方面下准“针”,开足“药”,大胆改革创新,成绩斐然,我司焕发新面貌。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建设,筑牢政治堡垒
为实现党组织在企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保障党“把方向、管大局”以及“三重一大”事项的科学决策,建设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我司制定完善了《公司章程》、《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细化落实“第一议题”、“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干部廉政档案、监督检查常态化等机制。
二、坚持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打造强劲引擎
为完善现代化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提升管理效能,我司建立了董事会并制定了相关议事规则,成立了生产经营部;为健全部门职能、优化组织机构、退出副业,将原14个部门调整为10个;开展了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工作,废除了转制时期以来运行多年的租赁承包责任制,建立了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和生产部门超额利润分配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生产部门创业发展新活力。2020年克服新冠疫情停工停产等不良影响,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近5000万元,同比增长18.1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1%。
三、不断优化市场化选人用人,夯实人才根基
我司围绕“三能”、“四效”,稳步推进“定岗定编”、“竞聘上岗”、“临退退出”、“双向选择”、“薪酬体系”等一系列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为优化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我司制定了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办法、劳动用工管理办法等,实现100%公开招聘。分两批次开展了中层岗位公开竞聘上岗,最终在竞聘中脱颖而出的18人中包含4名85后和3名90后。为解决人才老化、青黄不接的用人问题,建立了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制定了三年人才培养规划和“传帮带”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同步建立了中层管理干部临退退出机制。“科改示范行动”以来引进优秀高校研究生、本科毕业生23人,在职员工平均年龄从2019年的47岁降至44岁,实现了人才梯度改善和好转。经理层及中层干部人员亦实现了从60后向70、80后梯度的转变。4名60后同志从各自的管理岗位上临退退出,勇担顾问,做到退岗不褪色、不当闲人当贤人,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年轻人才主持部门业务、承担科研项目、冲在科研生产一线。
四、着力创建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为提升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加速技术革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我司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统一领导,着力制定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研发准备金制度》、《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项目投资前期管理办法》、《科技创新管理办法》、《项目激励管理办法》等多项科技创新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工作决策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实现对科研产业发展的保驾护航和促进作用。我司2020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6%,承担财政经费支持科技项目数量同比增长50%。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9.74%;截止目前,科技项目获得财政支持经费420余万元,同比增长74.7%,授权国家专利7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同比增长133.3%。通过“重点聚焦”智能太阳能LED自发光路标等优势项目和TM系列高锰钢钢结硬质合金、航空用钎焊和涂层等粉末冶金材料、长城Ⅰ号涂层等关键主业项目技术攻关、设备改造、业务推广,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我司“科改示范行动”27项改革任务已完成21项,完成率77.8%。其中,2020年改革任务16项已全部完成;2021年改革任务7项已完成5项,余下2项将按时完成;2022年4项任务亦有序开展了前期工作。
我司“科改示范行动”虽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尚未完成的任务更加艰巨,改革进程与标杆和优秀企业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未来,我司将不断夯实2020年和2021年改革工作,并认真梳理、总结、学习标杆和优秀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续药”,在2021年尚未完成的2项任务及2022年4项重点任务上下足功夫,确保高质量完成所有改革任务,实现我司科研水平、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充分发挥“科改示范企业”在本地区以及国资系统和集团内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真正为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树立一个示范作用。